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第3页

  本节课本着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主要的教学与活动: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再播放视频研究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让学生阅读课本光合作用过程的内容,分组讨论,自主归纳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并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修正该知识点,再播放视频光合作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较深和全面的掌握,在学法上,改变了传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能主动获取信息,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延伸,由学生代表上台画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图,这有利于学生对曲线图的解读,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再次升华,由学生解释一些现代农业增产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社会面临的粮食,环境,资源等问题也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知识点的基础上,由学生结合热点问题粮食增产,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总之,光合作用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在教学时要全面,特别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总反应式、反应具体过程、条件、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等方面做全面的比较、总结,并注重这些知识能与生产生活等实际相联系,培养分析、综合、读图、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希望通过在光合作用这些知识点的生物教学中能渗透研究性学习,与生物学科探究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引入】

 提问:1.绿叶中的色素有哪几种?这对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

 2.光合作用过程又是如何被发现?

【教学过程】

 教师强调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自然过渡到本节教学过程。

教师放映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鲁宾和卡门等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思考,分析在科学家们的实验结论上,谈谈你们的感受。

   视频放映完毕,教师让学生来归纳,完成相关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提问:刚才同学们已经体验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艰辛的探究历程,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一位同学来说出它的概念?能否用化学反应式表示?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总反应式与概念的关系,由此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CH2O)和O2,光能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

【教师引导】:概念及反应式都不足以表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而光合作用过程是一个重点,如何掌握这个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阅读课本103---104页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个知识点,组织学生归纳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展示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并对一些好作品给予表扬,对于一些较差的给予鼓励,并由其他学生进行修补,老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