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
政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第3页

环境的变化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学案)文化创新作用的表现有( ) 3.D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4.(学案)从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 ) 4.A

①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 (学案)非选择题

1.(学案)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也有人说:"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你对此有什么认识?为什么?

1.以上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关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所以,文化创新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是,归根结底,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2.(学案) "孝"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最初,人们把"孝"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这应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在发展过程中,"孝"被纲常化后,称"父为子纲",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发展到"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是在父母与子女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道德义务,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通过"孝"的演变历史,谈谈你对文化创新的认识。

2.一部人类文化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每个时代的文化总是在前一时代文化财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一切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因素,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传统文化中"孝"的糟粕部分的去除,对其精华部分的弘扬,并加进了新时代人格平等理念,充分体现出了文化的创新。

四、(学案)能力拓展

1.(学案)1990年,电视剧《渴望》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它描写的是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没有宏大的场面、华丽的布景,但它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吸引了观众;剧中人物富有个性,感情真实。女主人公刘慧芳善良、仁厚,集中华美德于一身,而她的生活却又带有悲剧性的色彩,这深深打动了观众,产生了很强的审美效果。那时,人们每天都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渴望》的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