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师说》教学PPT
●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家作品。 ●解题,"说"是一种文体。 听讲 "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也。""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的见解"或"说说××的道理"。 ●
研习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听读,初读,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划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讨论,回答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主导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诵读第一段,之后点评。疏通文句。 诵读,听讲,讨论,可随时提出问题。 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朗读时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关键字词:
古今异义:学者、所以
一字多义:师、之
其它:无、庸、固、惑、是故 主导学生思考:
提问:第一段主要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述从师的重要?
讨论后要求学生齐读第一段。 阅读、思考、讨论、发言。齐读 明确: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