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概念阐释]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策略。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中国。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①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②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维点拨]
《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辟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标志着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