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十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新人教版)
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十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新人教版)第4页

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2)经济改革 a.赫鲁晓夫进行的经济改革,主要内容有: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撤销

(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c.改革

(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的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

d.

(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 经济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 政治改革

(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3.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

(1)

(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2)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之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已经解体。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苏维埃政权不复存在。

【重点突破】

1、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其在实践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历史作用:积极: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适应于战争和革命的战备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中曾有效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僵化的体制与苏联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