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交流]
1.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漏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展示]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讲台演示闻氨气的方法。
[小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对空中喷洒?
[猜测]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分析]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若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学生回答]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是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实验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提出问题]刚才喷泉实验中装满水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引发喷泉实验。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对可行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表扬,对其中较好的方案大家重点探讨:
(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