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过
程 学生自学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灾害 成 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 害 防御措施 台风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暴雨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教师
精讲 情境导入:
通过雪景带来美景和灾害图片导入,并集体朗诵毛泽东沁园春。雪诗词,结合图片诗词感受,提出问题:这种给我们带来利害兼有的是何种天气?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集体朗读课本90-91页,找出寒潮的定义,不同标准,形成原因。
一,寒潮的概念
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
(教师强调:概念中寒潮的发生时间、典型现象表现为强降温、并发的天气)
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只有强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寒潮。
2,标准:中国气象局: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3,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念: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三天内)在10℃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降至4℃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自学思考: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
二, 寒潮的标准
1,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
2,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一路南下,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气团与下垫面发生能量而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例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因此,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多媒体展示一次寒潮天气图,每次寒潮强度有差异,所以天气预报有不同颜色预警图,展示预警图(橙色。黄色、蓝色)
三,寒潮发生的原因
四,发生时间和地点
1,时间:冬半年(秋末冬初、冬末春初)。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2,地点:高纬度地区。
多媒体展示寒潮冷空气移动图和冷锋锋面气旋图
五,寒潮的路径和源地
多媒体播放我国寒潮移动路径视频或者读课本92页《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
思考: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有几路?不同路径影响我国的那些地区?
1,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2,源地:西伯利亚、蒙古
3,影响范围:寒潮的影响范围很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我国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其中北方影响最明显,因为离强冷空气源地近,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势高,四川盆地周围有层层山脉阻挡,广东、海南、台湾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冷空气长途跋涉南下,沿途受到山脉阻挡,势力减弱。
六,寒潮的影响
受寒潮影响,都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对农作物的影响最严重的的时间:春季(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影响作物成熟)。
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思考寒潮的影响?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七,和防治措施
(1)、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2)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3)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家村可提前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
(4)、及时清理积雪,疏通交通。及时抢修电力通信设施,政府及时发放救灾物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