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湘教版必修1)
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湘教版必修1)第3页

红外光。

  ③大气的温室效应(b)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对流层大气,特别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归还给地面,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这样,对流层大气就可以延缓地面温度下降的趋势,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和缓。这就是大气对地面所起到到的保温作用。

  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纬度因素: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导致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所产生的地面辐射也随之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状况也就不同,导致地面辐射大小不同。

其他因素:气候因素(如某地的年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也就影响该地地面辐射的大小)。

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c)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使近地面空气也冷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空气水平气压出现差异和相应高空水平气压出现差异(等压面呈现弯曲);水平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造成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图见教材必修1第48页图2-29。读图要求:

1、比较A、B、C三地受热状况的差异。

2、分析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分布差异。

  3、把握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

4、得出热力环流中空气流动的规律。

  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a)

不同地区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异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a)

垂直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和极地高气压带(2个)。

近地面风带:信风带(2个)、西风带(2个)和极地东风(2个)。

  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

  图见教材必修1第50页图3-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及第51页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读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