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顽固势力,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和感召力,培养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热情。
(3)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开端,也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雏形,是中国近代史上推进民主进程的杰作。
探究点二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两种命运的抉择
[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陈毅赋诗热情祝贺七大闭幕:"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大会会场在延安清凉山下)
--《中国革命史讲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含义。
[答案] 指中共七大给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光明前途,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材料二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大会发表《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提出:"采取政治解决之方针......在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一切问题可以商议解决。"在对内的《本党同志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中,又号召其党徒"均应提高警觉......努力奋斗,肃军肃政,加强力量"。大会报告指出:"党内许多同志常夸大中共力量......不知在某一定情况下,我们必消灭之。"
--《抗日战争大事集》
(2)材料二表明了国民党的哪些政策?
[答案] 在所谓"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商谈解决;加强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
[结论形成]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及原因
1.国民党企图在中国建立专制、独裁的反动政府。
(1)发表《中国之命运》,掀起反共高潮。
(2)召开国民党"六大",坚持一党专政,加强反共力量。
2.共产党希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联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