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案第3页

走进孟子

佚 名

  我追寻着孟子的足迹,带着一颗尊敬的心,又一次走进了孟子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仁、义、礼、智中流连,跨越历史的长河,品味着《孟子》一书的精华,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虽然他没有苏秦姗姗来往于六国之间的显赫与威风,也没有庄子淡漠一切而又热爱一切的洒脱与激情,但拥有的是一腔热血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远大抱负,

  

  还有那"舍生取义"的气节。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他那机智的辩论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一不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生于乱世之中,却背着"民贵君轻"的行囊,积极奔走于游说之路上,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为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的权利和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矢志不渝。他岂能不知人心险恶,自己的主张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孟子认为大丈夫正义在胸,便能无所畏惧,锋芒毕露;为了道义,即便被杀头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崇高的理想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如同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在这一战乱频繁,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他长途跋涉,奔走于列国之间;真诚而执着。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力治国,倡导以德服人,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但是那成王败寇的时代有谁会听从他的意见呢?在多次碰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会实现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满腔抱负与才华刻在竹简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皆可以为尧舜"。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不辞劳苦,凝结成精华,他为后人留下《孟子》这一传世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句句经典的话语,无不彰显了孟子敏锐的论辩艺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缜密的构思,那些精炼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孟子的作品堪称中华五千年来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穿越时间的长河,他依然被人敬仰,两千多年亦不曾改变。纵观历史的长廊,到处闪耀着他思想智慧的光芒。这就是孟子,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站在历史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显示它独特的光辉!

  

  

   课内素材

  孟子的忧乐情怀

  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战国时代,以天下安宁为己任,游说诸侯,阐述仁义治国,保民而王。为理想不改变自己的气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因讽刺和责难而退缩,以其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以其智慧洒脱的雄辩之才,演绎出酣畅淋漓的亚圣风采,他的精神和气度,撑起了中华民族浩然之气的精神脊梁!

孟子仁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施仁政以乐民。在《孟子》一书中,多次提到王者与民同忧乐的问题。孟子对君王与民同忧乐的情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孟子希望君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方法来治理民众。孟子认为,统治者若能与百姓同忧乐,才是真乐,才能真正称王于天下。这种王者与民同忧乐的境界正是孟子所追求的最高政治境界。孟子倡导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不断传承的思想传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信念皆源于孟子的这种忧乐天下的思想,它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以国家民族事业为己任,奏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