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容
(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存在的问题
(1)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
[轻巧识记]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易错提醒]
1.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
2.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不大。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是在"斯大林模式"框架下的"小修小补",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非是局部调整,他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4.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