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依据材料回答,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与目的是什么?
[答案] 内容与目的:依靠"恭、宽、信、敏、惠"来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3)材料三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结论形成]
孔子核心思想--"仁" 的双重评价
1.积极
(1)"仁"即爱人,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爱护人民的主张。
(2)爱人精神就要积极参加实践,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求仁行仁,所以"仁"的提出是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的表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该思想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也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3)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内容已深深浸润进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之中。儒家思想的精华及有益成分对于今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消极
"仁"与"礼""义"的结合使其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因此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孔子虽讲"爱人",但却又把劳动人民看做"小人",虽主张"求仁"要通"六艺",但又鄙视劳动等。这些消极落后的东西,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巩固,逐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
探究点二 孔子的成就与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