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与动作,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人物思想;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之美。
3、情感价值观:学习孔子勇于担当并执着不辍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难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简练的语言之美。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指导归纳 研讨分析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图片展示)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导入:远古时代,天柱断折,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灭,大水浩大而不止,猛兽攫噬善良的人民,恶鸟抓取老弱的百姓。这个时候,有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并砍下大龟的脚作为天柱,还积聚芦灰来治理洪水。女娲补好了苍天,立好了天柱,诛灭了兴风作浪的水怪,使天下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完成自己必须担当的命运。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些勇于担当重任的人,如后羿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为治理洪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现实生活中,孔子也是这种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具体感受这种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
二、 自主学习(复习)
之前我们学习过子路篇,下面请同学为我们介绍什么叫《论语》,以及完成这篇文章的注音。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请同学为我们梳理字音(沮、耰、蓧)
三、背景介绍
• 解题: 意思为: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有德政,我就不会参与变革了。
• 选文展示孔子虽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但仍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表现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1、不避嘲讽,积极入世 ←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2、批评隐士:不仕无义 ←丈人:不满
(明确衬托手法及孔子精神的伟大)
下面我们重点选讲二四则内容,先来看第二则,由于课下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帮我梳理下文意。文意梳理完之后,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