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导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导学案第3页

B.讨论: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1.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2.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3、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4、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3.分析"决别婆婆"一节

A.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明确:悲彻痛楚,哀婉凄恻。

B.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呢?,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明确:善良、孝顺。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

探究点3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 概括第三折的三个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作用

  1.不分好歹

○一(指天斥地) (怨) 2.欺软怕硬 (对封建统治者的否定)

   3.错勘贤愚

 1.避见婆婆

○二(决别婆婆) (悲) 2.倾诉真相 (淳朴、善良的心灵)

  3.微薄要求

 1.血溅白练

○三(三桩誓愿) (愤) 2.六月飞霜 (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3.亢旱三年

(二)鉴赏【滚绣球】,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说明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2、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3、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作用: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4.她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你怎样理解?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5.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四是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拓展迁移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结尾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用想象、夸张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孔雀东南飞》,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