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序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34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自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进汲汲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二、疏通文句。
1、自读、扫除字音
旗旄(máo) 便(pián)体 裾(jū) 翳(yì)
恶(wù) 黜陟(chù zhì) 趑趄(zī jū)
嗫嚅(niè rú) 刑辟(pì)稼(gǔ) 窈(yǎo)
缭(liáo) 徜徉(cháng yáng)膏(gào)
2、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 阳 盘旋
第二段: 进退 疾 道 旗旄 才畯 便体 惠中 翳 负恃 美 鲜 怜 恶 理 黜陟 形势 趑趄 刑辟
第三段: 壮 稼 窈 膏 廓其有容 缭 徜徉
2、朗读、翻译全文。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第二段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概括他们的特点?
2、讨论:
第1节:写盘谷得名的缘由,简介其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
第2节:记写李愿的一席话,借李愿之口描绘三种不同人的人物形象。
三种人:
一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
二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
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友人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第3节:写作者听"愿之言"的感受。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