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复习历史知识要点: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
2010高考复习历史知识要点:1.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中国农业经济的地域差别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作生产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粟的国家之一。

  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

  中国有着丰富有农作物资源。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发展起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重要问题: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一是由采集产生了原始农业;二是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三是以种植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一)耕作工具

  1.西周及其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耜为主。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