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性。①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设备和工具)和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记,这也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所不同的。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讨论:盲目的实践是否存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