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美妙的夏夜、动听的歌谣,引领学生走进了温馨、亲切的语文课堂。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是紧密相连的。情境的创设,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语言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二、诵读歌谣,了解特点
1、自由读母亲吟唱的其他民歌童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向大家推荐。
2、找出文中形容民歌童谣特点的词语,感知民歌童谣的特点,根据特点诵读。
3、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其中的一首民歌童谣。
4、了解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并发挥想象力,补充其他的故事。
5、抓住关键词,读演母子俩猜谜语的情景。
(设计意图:民歌童谣、故事谜语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的大门。通过自主诵读、个性化朗读、展开想象、表演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歌童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三、亲近月光,感悟启蒙
1、默读有关段落,思考母亲会唱歌谣、讲故事的原因。
2、汇报交流。(天资聪颖、家庭熏陶、环境影响)
3、理解"黄河留给家乡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中"长"的不同含义。
4、研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理解"混沌的童心"和"豁然开朗"。
(2)、思考:如果你是月光下的孩子,听着母亲的歌谣,你会明白什么?
5、赏析"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想一尊玉石雕像。"
(1)、选择词语形容玉石雕像。
(2)、讨论: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
6、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翔诗歌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