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状语后置句。
5.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D )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 ②是写曹操英雄表现,不是"客悲"的原因;③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小与大、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说明人的渺小,这是人生苦短之悲;⑥是把无可奈何的心情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是壮志难酬之悲。
6.下面对第一段的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文章开头紧扣题目,仅20个字就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言简意赅。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出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
C."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显示了作者对古代诗歌的喜爱,逼真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文人墨客特有的兴致和雅怀。
D."白露横江",写秋意之浓;"水光接天",状秋水之旺。
【解析】 "对古代诗歌的喜爱"不对,应为对明月的喜爱。
7.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文章开头描写景物,展示了一个澄澈朦胧的悠然意境,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B.第二段的歌词,运用"楚辞"笔法,用"桂"、"兰"、"月"暗示自己的高洁情操,用"美人"表示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忠君思想。
C.描写箫声的一段文字,运用比喻、比拟、叠音、拟声、侧面描写等手法。
D.第二段由"扣舷而歌之"到"倚歌而和之","悲"的情绪逐渐跌落,逐层深化,转化自然,丝丝入扣。
【解析】 没有"比拟"的手法。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