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教案第3页

2.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

  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地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

【教师】人工固氮

【新闻导课】据新安晚报消息:

  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

【思考与交流】

1.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漏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