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学案(4)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学案(4)第2页

  优点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进行自我完善。

  作者视窗

  温和淡泊的文人苏辙

  苏辙生性温和,性情沉稳,文风也因此与兄苏轼有很大不同。他在文学艺术上提出了有名的"文气说",认为不得不为之文,不得已而言之文,总是天下至文。文是人气节的表现,气充于文之中,溢而为文,也总是好文章。人可以通过养浩然之气来提高文章,而养气则须摆脱书本的局限,游历四方,开拓见闻,才能写出高瞻远瞩、博大精深、真挚自然的文章来。这就是苏辙以气论文的观点,对于孟子的养气之说有极大发展。

  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他的散文寓意深微,语言平淡,但也具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诗歌高雅闲淡,有如崇山茂林,幽深难测,颇得当时著名诗人黄庭坚、秦观及后世大诗人陆游、杨慎的推崇,有一千七百余首留存于世。

  苏轼、苏辙自幼生活、学习在一起,兄弟情深。入仕途以后,虽各奔东西,也时常以文字寄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对兄长敬重有加,在文学上以兄为师。而在生活上,苏辙却总是悉心照顾兄长。苏轼在艰难的关头,都是靠苏辙经济上帮助渡过难关的。在苏轼颠沛流离期间,一家妻小也是由苏辙安顿,而苏辙从无怨言,如此手足情,世间罕见。苏辙幼年时体弱多病,曾得道人传道,苦练内功。他精于道家,能做到清心寡欲,所以在道学上,苏轼则以弟弟为师。苏轼、苏辙兄弟晚年双双被贬,历经坎坷之后,更觉亲情可贵,患难一生的亲兄弟定下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同葬一地的约定。苏辙的文名虽不如苏轼,但其政治见解和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不失为一大家。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晚年因为隐居于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著有《栾城集》《栾城应诏集》。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老子解》等。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纪念。这篇文章涉及到三个人: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