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地看成24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6371km),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①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1670千米/小时;北纬600各点的线速度是837千米/小时。
②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可进一步设问,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1.对比北京、上海两地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 (略)
2.纬度60°的线速度与赤道处的线速度有无大致的比例关系?(1/2)
3.若只考虑地球运动速度对卫星发射的影响,酒泉、西昌哪个地点更利于卫星发射?(西昌)
(过渡)地球昼夜不停地自转,这种运动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产生昼夜交替
[模拟演示] 首先应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有着本质的区别。
用手电筒或投影仪的光线模拟太阳的平行光线,教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自转运动。
平行的光线照在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上,就产生了向光的半球和背光的半球,即产生了昼夜现象。昼夜半球的界线叫晨昏线(圈),其中一半为晨线,另一半为昏线。
转动地球仪,可看到昼、夜半球不断变化,即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可结合演示,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区别?
2、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球),有时处在黑夜(夜半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说出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形状、组成及其与赤道的关系
(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3)移动规律
(4)如何判读晨昏线?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它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