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1第2页

  目明确而深沉。"故都"两字很有意思。

  1,郁达夫不是北京人,他作为南方才子,少年时在当地私塾读书,后进入新式学校,之后留学日本十年,十年归来一直忙于在上海办《创造之刊》,192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才受邀进入北京大学执教,所教统计学,不是自己喜爱之学科,因此苦闷之际。1925年便离开北平。这是他在北京居住的最长的两年。

  2,1925年回到上海至1933年,郁达夫参加了左联,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33年4月,为避世乱,由上海迁到杭州,与王应霞居住在"风雨茅庐",开始了游记写作的生活。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京,从北京到河北,生活闲适起来。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4年8月,这个季节即使是农历的话也是"七月流火",天气刚刚转凉,至多算是北京的夏末,作为游客的郁达夫短短的几天居住,是看不到"故都的秋"的,因此本文实在是作者心灵之秋的投射。

  所以,作为他乡之人写"故都之秋",实在是有些喧宾夺主了。"故都的秋"也只是"客观的景,主观的情"罢了。

   一片自然风光,一个心灵世界。

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一)作为一个他乡之客,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读第一段,划出相关语句。

明确:眷恋、热爱、痴迷。

(二)郁达夫所痴迷的是北平之秋的什么?明确:秋味--清、净、悲凉。怎样理解这三个字?对比PPT,明确:从视觉上,是冷色的,灰白的;从听觉上,是寂静的、萧索的。从心理感受上,是孤独的,感伤的。

(三)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详细地描绘了几幅秋景?

看PPT上的图片,找相应段落,用四个字给每一幅图景命名。依次是:晨院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胜果。

2、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所研读段落的内容仿写句子:

例句: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低矮的破屋内外充满了悲凉的味道。

(四)读最后一段并思考:

秋天的况味丰富多彩,作者只写秋味中的清、静、悲凉。秋味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