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购买胶卷等生活经验为基础,提炼出科学记数的思想,然后进行类比迁移,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导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实现有意义的建构,着重于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思路主线:
最后形成概念图:
教学整体设计
课题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节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
"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 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获得物质的量概念以及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的学生而言,习惯上仍限于初中阶段微观概念与宏观概念相对立的二元思维方式,加之缺乏相似的概念作为先行组织,本课的难点无疑是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并要注意与过去一些概念--如物质质量等的区别和联系;由于今后的化学学习中物质的量将成为定量实验计算、分析等的基本工具,本节课的重点无疑在于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