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了解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主动悦纳他人,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能力目标: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理解跨越交往的障碍,获得真正的友谊对于学生个人的重要性。通过事例分析,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3.知识目标:了解作为心理需要的友谊的特征,知道友谊是自我的心灵和精神需求,友谊同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了解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师:查找与友谊相关的音乐、格言、视频等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2.学生:搜集与友谊相关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并简要归纳自己对友谊的感性认识。根据剧情课前准备小品。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友谊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流程图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感悟――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播放歌曲《朋友》。
老师提出问题:听了这段音乐,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熟悉的朋友?你与这些朋友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主题,目的是通过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在学生心灵上引起触动。通过谈朋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朋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畅所欲言,思考讨论:(多媒体展示)
1.你现在有好朋友吗?
2.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3.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可以举例子,也可以用词语来表述)
请前后桌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哪个小组讨论出来了就选出代表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大家对理想朋友的期望是基本一致的。那些乐于助人、理解支持别人、尊重别人的朋友是我们共同期望的。要建立真挚的友谊,不仅需要别人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板书:友谊:心灵的需要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贴近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小组讨论时给学生提出要求,最好把讨论的要点记一下,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让每个小组分别选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而不是让一名同学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了,要培养全班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全体同学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了讨论式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环节二:共同探究――活动引领,解决问题
活动一:故事引领 我思我悟
多媒体展示故事《小莉的友谊》,故事如下:
有一天,小莉回家晚了。做好晚餐久等孩子不归的妈妈非常生气,责问女儿究竟去了哪里。小莉回答说,她在等小雨,小雨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跌倒,脚扭了。 "可是你又不会看病啊。"母亲说。 "那没关系,"小莉说,"我停下来,陪着她一起就是了。"
教师提问:
(1)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你怎样理解小姑娘的友谊?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小结:友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东西。没有友谊,生活就像一片寂寞的沙漠。每个人都需要友谊
板书:友谊是精神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剧情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参与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朋友是什么?(给学生几分钟,写出自己对朋友的理解)
学生准备。
学生讨论,然后自主归纳小结:
如: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彼此有交情的人;
朋友--最可依赖的人;
朋友--是一本好书;
......
(设计意图: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来发言,充分尊重每一名同学,直到没有再举手的同学为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谈朋友是什么,对友谊有初步的理解)
活动三:小品表演
教师让几个同学扮演下面小品中的人物。
故事情节:
有两个好朋友,因为其中的一个把他爸爸珍贵的玉石鸟送给了好朋友,他爸爸让他第二天要回来。当他找他的朋友要过玉石鸟后,问他的好朋友说,我们还是好朋友吗?一开始,归还玉石鸟的那个小朋友朝着与他相反地方向走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转过身子说,我们还是好朋友。
看完这个小品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可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自由展示。
老师:通过这个故事,使同学们得出了真正的友谊是纯洁的,而不是建立在物质(或其他方面)的基础上的。
(设计意图:在看小品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地解释,主要让学生们自己体会、自己感悟。真正发自内心地想自己今后如何去做)
板书:友谊是心理需求
活动四:名人谈友谊
师:刚才,我们谈了这么多有关友谊的话题,我们再共同看一下名人是如何看待友谊的:(看投影)名人谈友谊: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就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有很多良友,胜于很多财富。
--鲁迅
......
板书:友谊是一种财富
活动五:你说我说
师:同学们,我突然想到我们刚才唱得《朋友》中的歌词有些"不对劲"。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你认为歌词中的说法正确吗?
朋友!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朋友!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
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教师提出要求:如果你认为正确,请说清原因;如果认为错误,也请说明理;如果还有其他的观点,也可直接表达。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在班内展示。(可四人小组讨论,)
生1:我认为歌词中的观点不正确,因为如果我是朋友,我无论是幸福还是不幸,都会告诉朋友,当我有了新的朋友,我也不会离开旧朋友。
生2:我认为歌词中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作为朋友,只想让朋友快乐即可,幸福时可以忘记他,有了新朋友可以离开他。只有朋友在遇到不幸时才与朋友一起分担,减少朋友的痛苦。也就是说他完全是考虑朋友,只要朋友高兴,自己是无所谓的。
......
老师: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观点正确,有的可能认为不正。总之,我们朋友是为我们着想的,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朋友着想。
(设计意图: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对歌曲较感兴趣,由此激发学生热情,引起学生思考。设计此分析也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辨证思维的能力)
环节三:我的收获――归纳总结,形成观点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可以是一句话;
可以一段话;
也可以是一首诗;
还可以是一幅画。
请同学们下周一完成后交给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把同学们的作品择优陆续登在黑板报上,一定要注明作者。
师生共同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而留一些灵活性的题目,况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同时整节课尽量避免过多的教师说教,而是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自主建构,自主生成,真正内化为成为自己的东西,最后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出,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板书设计
友谊,心灵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和感悟,并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主干知识网络结构,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领会逻辑结构,加强重点记忆有很大作用。)
环节四:巩固训练――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认为:初中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结交朋友会耽误学习,所以朋友还是越少越好。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题来让学生知道,交友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明确朋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英国作家萧伯纳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道理?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结合名人的事例,学生感到具有说服力,同时,提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课后,找机会帮朋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明确朋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