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贺新郎 教案
2017-2018学年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贺新郎 教案第3页



二、走近作者

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

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能概括吗?

生: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师:我们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之绝唱,打开毛泽东诗词,就打开了一扇中国诗歌壮丽的大门,可以说,所有古典诗词歌赋都在这里得以复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1923写给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别友》。请同学注解,了解写作背景。

1.展示资料。

2.师补充: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三.诵读感悟

四、赏析文本

(提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过渡: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诵读时思考: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⒈学生自己练习诵读。

⒉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⒊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

⒋齐读。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贺新郎·别友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恁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㈠整体感知

师: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㈡探究文本。

⒈绘景·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

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