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孔子认为"礼"与"仁"是密不可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呵护。虽然孔子的"仁"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他主张的"亲亲为大"(如:为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开创私学
(1)背景: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贵族垄断。
(2)概况:"有教无类",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2.教学目标
(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
(2)"君子":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4.整编古籍
(1)孔子整编"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弟子把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特别提醒] 孔子是我国儒学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理论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他在古代教育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思考: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今天看来,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提示】 孔子的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1、4、5句有些消极性;2、3句是积极的。
四、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