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教案(1)第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1 氨、硝酸、硫酸--氨

  《氨》主要介绍氨的性质。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2.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4.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溶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塞等。

导入新课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

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