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提示:①设问。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问,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是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②记叙与描写结合。第一句是记叙,"柏森森"用的是描写。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示:"诗眼"分别是"自""空"。"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3.作者用哪些语句勾勒诸葛亮的形象?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的特点:雄才大略、忠心耿耿、无私奉献、壮志未酬。
4.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长使英雄泪满襟"句中"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请运用"知人论世"方法,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以诸葛自况,表达自己像千古英雄一样具有壮志未酬的苦痛。包括杜甫自己。这里的英雄指的是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是如自己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胸怀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施展。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忧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此处的英雄自然包含作者本人。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 邻
[唐]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先写锦里先生给杜甫留下的印象,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B."未全贫",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
C."惯看宾客儿童喜"一句,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
D."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由此可以推断锦里先生的耿介、孤僻,不与俗人交往。
E.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诗人通过访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解析:选AD A项,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可以看出他的雅致儒雅。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