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演变

过程 ①确立:1919~1922年。

②调整:1924、

1925年。

③瓦解:1931、

1933、1935、

1936年。

④崩溃:1939年 ①形成:1943~1955年。

②冲击:20世纪六七十年代。

③瓦解:

1991年 ①出现:20世纪70年代。

②加强:

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 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①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④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的矛盾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次建交热潮及其原因比较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70年代 表现 先是同苏联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继而同印度、缅甸、瑞典、瑞士等国建交。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荷兰、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再次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原因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时采取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方针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及中日建交的推动   [横向比较]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演变 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推行"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美苏争霸:

"冷战"时期,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不断加剧,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