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第3页



课堂探究五(教材第46页):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答案:

五、知识整理(框架式)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 实践的含义 客观物质性

及其特点 三个特点 主观能动性 三者是统一的

的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六、探究与共享

探究一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探究二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探究三提示: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面的古籍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

探究四提示:(1)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 (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的标准也看事,实看实践的结果。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入探究是非或真理的标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