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原创《9.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八下语文)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9.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八下语文)第1页

9.桃花源记(导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熟读、顺译,深析进而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正确翻译句子。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来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写人、叙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可以采用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

3.作家作品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留下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传世美谈。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他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4.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甚至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课时一

1.补全空缺,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 ,字 ,号 ,世称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著名田园诗人、、辞赋家、 、田园诗派第一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缘( ) 诣( ) 遣( ) 要( )

 刘子骥( ) 落英缤纷( ) 郡下( )

3. 掌握下列的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