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1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学案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1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学案第3页

②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2)图3属于化学防御,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探究2--理性思维

如图是溶菌酶和巨噬细胞消灭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该防线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其作用机理如下:

(1)炎症反应

①原因

②结果: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吞噬作用

皮肤破损→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吞噬细菌、病毒→脓液。

例1 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损失

B.第二道防线的能力减弱

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答案 D

解析 皮肤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一方面,皮肤起物理屏障作用;另一方面,皮肤表面有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皮肤大面积烧伤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就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