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一下第六单元第7课时 找规律
人教版(新) 一下第六单元第7课时 找规律第4页

设计说明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摆学具、涂色、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把知识进一步拓展,从而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列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习目标

  1.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3.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学习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学习难点

  确定事物的变化规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6分钟)

  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会场,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办法,看怎样排列这些灯笼最漂亮。

  2.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小组合作,想办法布置会场。

  2.观察主题图。

  1.按照数的顺序在□填上恰当的数。

(1)3,4,5,6, 7 , 8 ,9,10

(2)2,4, 6 ,8, 10 .

2.请你按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3.画一画,填一填。

4.找出每组中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在它的下面画""。

5.按照规律给图④涂色。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主题图。请大家仔细找找图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排列的,你能把排列的规律找出来吗?

  (2)教师重点强调:一组事物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至少要重复3次),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3)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想一想你打算按照怎样的规律涂色。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2(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想想这些碗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数学表示这个规律,你打算怎样排列?

  (3)课件出示例2(2),请学生自主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后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小结:数和图形的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的排列就有相应的规律。

  3.思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有规律排列的?

  

  

  

  

  

  

  1.(1)小组通过摆学具,讨论交流。

  (2)小组内交流对规律的理解,并尝试举出例子。

  (3)同桌之间把自己的想法先交流一下,然后动手按照规律涂色,相互评价。

  2.(1)观察图形,找出排列规律。

  (2)小组讨论,得出按2,3,2,3,2,3......的顺序排列的。

  

  (3)自主完成,填写数字1,3。

  (4)交流对图形规律与数学规律对应关系的理解。

  3.小组讨论,找出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图形。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1题。

  2.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2题。

  1.先找出图形原排列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填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2.按照规律先画出图形,然后写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找规律(1)

彩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

彩花的规律:红,紫,红,紫,红,紫......

        灯笼的规律:一盏红,两盏蓝,一盏红,两盏蓝,一盏红,两盏蓝......

        跳舞的同学的规律: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

两个碗,三个碗,两个碗,三个碗......

               1 3 1 3 ......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找规律(2)

课题 找规律(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特作如下教学设计:

  1.循序渐进,降低难度。

  教材例题的编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3(1)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得出数字的排列规律,例3(2)在例3(1)的基础上,直接抽象出数字,让学生根据前后数字的差找出存在的规律,有例3(1)作铺垫,学生很容易找出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整节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新理念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之间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讨论、探究,发现一组数字之间的规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等差数列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

学习目标

  1.能够发现数列的排列规律和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按照规律填数。

  2.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数学中存在的美。

学习重点

  掌握找数列的排列规律和数组的排列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探究数列的排列规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直接导入(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了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2)。

  

  明确学习目标,准备进行新知的学习。

1.找规律,画一画。

  

  

2.填一填,算一算。

   

  

3.按规律填数。

(1)10、9、 8 、7、 6 、5 、 4 、 3 、 2 、 1 。

(2)65、60、55、 45 、40、 35 、 30 、 25 。

(3)38、35、32、 29 、26

(4)40、50、 60 、 70 、80、 90 、 100 。

(5)22、24、 26 、28、30 、 32 、 34 、 36 。

4.找出规律,填出花瓣上的数。

 

二、合作学习,发现规律。(22分钟)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例3(1)。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

  追问:你能再接着画下去吗?

  (2)提问:这些图形的规律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3)(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组图形有哪些规律?可以怎样用数字表示?

  (4)明确: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理解题意。

  (2)找出题中的规律。

  (3)用数字表示数组中的规律。

  (4)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第4和第5组数中的数字。

  教师小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观察,才能得出数组的排列规律。

  

  

  1.(1)小组讨论,找出各组图形的规律,前一个图形加上3个小正方形就得到下一个图形。

  动手操作,画出接下来的图形。

  (2)小组讨论,明确可以用数字表示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在教材中的横线上填出数字。

  (3)小组讨论,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尝试用数字表示,全班交流。

  (4)明确等差数列的概念。

  2.(1)理解题意:根据前3组中3个数的数量关系,写出后面两朵花上缺少的数字。

  (2)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每朵花上的3个数中,左上角的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和。

  (3)用数字表示每组数中的规律。预设第一朵:90=50+40

  第二朵:70=30+40

  第三朵:60=20+40

  (4)自主填出:80和10。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2题。

  先观察、分析、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的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