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致橡树 学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致橡树  学案第3页

  "必需"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动词,作定语或谓语。

  前者强调必要,后者强调必要有。

  (1)普京14日说,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施压时,俄罗斯________维护自身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需要彻底与外部世界对立。

  (2)据山东省商务厅监测,7月份山东省主要生活________品市场货源充足、运行平稳。

  【答案】 (1)必须 (2)必需

  [常识·速览]

  

  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出生,福建人,现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现为中国作协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作《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当时,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地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做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

  [整体·感知]

  《致橡树》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文脉·梳理]

  

  ①一味奉献 ②心心相印__甘苦与共

   [文本·层析]

  一、阅读《致橡树》,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诗歌第一层中意象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意象 特征 态度 情感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