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一、单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
【学生活动】南半球同样也有。请大家结合教材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并让学生去黑板上写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讲解】综上所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结合上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分别请南北半球的代表上台来展示他们制
作的模型。
【归纳总结】结合图归纳出三圈环流的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
气压带:零三六九,低高低高;风带:南左北右,有信西东。
【课堂小结】地表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的,地球自转着,太阳直射在赤道---------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绘图、板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将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规律,化解了知识难点。 2、本节课在教法设计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演示,使学生得到启发,自主发现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完成了课准要求。
3、从学法上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牢固掌握本节知识,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新知进行思考、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一、单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
【学生活动】南半球同样也有。请大家结合教材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并让学生去黑板上写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讲解】综上所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结合上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分别请南北半球的代表上台来展示他们制
作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