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行文思路
《祝福》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的悲惨结局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以"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这段话领起祥林嫂故事的记叙。
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这样安排使浓郁的年节气氛和祥林嫂凄苦之死形成鲜明对照,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3.问题探究
1.本文写的是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作者为什么用《祝福》作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提示: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有暗示情节的悲剧性的作用。
2.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衣着都是一样的,作者这样刻意的描写到底目的何在?
提示:这说明她的身份没变(又成了寡妇),而且很贫困。但应注意同中之异。再联系成了乞丐的祥林嫂给"我"的印象,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描写肖像的高明之处。他主要从衣着、脸色和眼神三个角度,进行前后的对照,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本来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如何在封建礼教一步步的迫害下,沦落成精神麻木的"活物"的。由此加强了主题的批判力度。提醒学生注意,理解人物的描写,要从把握特征、研究写法、领悟意图三方面入手。
3.祥林嫂的悲剧性到底何在?
提示:祥林嫂是一个善良、朴实、淳厚的贫苦农村妇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最后却将她当牛做马的资格也剥夺了,使她落到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更加可悲的境地。祥林嫂的自觉的奴隶性格,是造成她悲剧的内在原因。
祥林嫂的悲剧,还表现在她不仅受到封建主义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更遭致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摧残虐杀,正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本所在。
祥林嫂的悲剧还在于,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被摧残麻木得自觉和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
通过这一完整的悲剧性格,《祝福》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道德极端虚伪、残酷的本质,向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4.通过祥林嫂的故事,可以看出鲁镇人有什么样的心态?
提示: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乐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是一种阴暗、残酷的心态。
4.精彩赏析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经典之作。学习本文,我们可以撇开小说人物、环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