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范制约,偷换概念。
设误特点: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或选项中的内容无法由原文推论而出,纯属主观臆断。
设误手段:命题者在干扰项中故意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看原文有无此说法,或原文有无此说法的充分依据。
【典例分析】
【例2】 (2016·山东卷)T7C项: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原文信息】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比对分析】 该项中"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与汉魏古诗无关联,且从文中看不出"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选项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对点训练】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T3B项: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原文信息】 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比对分析】
答案 根据原文"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可知,"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