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思考:
(1)据材料一,唐宋时期在商业经营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2)材料二中,"草市"出现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 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倚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二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汉•晁错
清朝的"重农抑商"
材料三 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思考:
(1)通过上述材料一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抑制"贾人",晁错提出了什么具体举措,其理由是什么?
(3)由材料三来看,雍正帝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 (2018·北京高考·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 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4.(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5.(2017•海南高考•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6.(2017.4•浙江高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课后案--应用拓展·能力提升
1.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