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学年人教版选修3-1 1.8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
2017-2018 学年人教版选修3-1 1.8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第3页

新课[ : xx ]

一、电容器[ :学 ]

1.构造

2.充电、放电

[ :学 XX ]

展示自制的电容器,让学生体验电容器"储电"作用,并分析电容器的构造。

问题设计:电容器为什么能够储存电荷呢?

(注意安全,让学生用一手触摸。) 通过观察、体验自制电容器放电实验,了解电容器的作用,认识电容器的构造。[ :学 ]

分析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的原因 自制电容器,结构简单且更易说明电容器的构造,直观形象,更有真实感,学生容易接受。 转折性引导:刚才这个电容器威力很大,冒火花,但老师自制的电容器却只能让**同学有 "麻"的触电感觉,说明电容器储存电的本领不一样,为了进一步探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电路图。投影展示 比较引入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不同 问题设计:用不同数目的电池充电,电容器带电量是否相同? a、相同,同一个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应该不变,所以带电量应该相同;

b、不同,两板间电势差越大,带电量应该越多。 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能用带电量的多少来表征电容器容纳电容本领的大小。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体验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问题设计:不同节数干电池充电,怎样判断电容器带电量的多少? 分组实验,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思考: 是否偏角越大说明带电量越多? 学生可能仅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电流变化的特点(时间的影响不明显,学生可能注意不到),引入电流变化与电容器带电量的关系。 转折性引导:为了更进一步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特点,老师用电流传感器代替灵敏电流计,它可以捕捉到瞬间电流的变化。借助电流传感器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协助老师完成实验?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借助电流传感器更进一步探究Q与U的关系,进而引入电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