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1 分组检查背诵。(四人一组)
2 分析段落,掌握重点字词
3 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3) 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问题:本段作者是怎样形容自己的处境的?共同的特点是?(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提示: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问题: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提示:为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三、分析理解第二段
(1) 学生齐声朗读第二段。
(2) 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
(3) 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提示:讨论得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提示: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1) 学生齐声朗读第三段。
(2) 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
(3) 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问题: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问题: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提示: 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五、分析理解第四段
(1) 学生齐声朗读第四段。
(2) 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