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自探提纲
1、首联、颔联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题目为"旅夜书怀", 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3、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三、解疑合探
讨论要求:
1、根据自探情况,就个人的自探所得在小组内互讲互学。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组间交流。
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效。
造了怎样的意境?
(1)首联抓住"微风"、"细草"、"危樯"、"夜"等意象,描绘了一副微风习习,岸草如丝,夜色茫茫,危樯孤泊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孤寂的意境。
(2)颔联抓住"星星"、"平野"、"明月"、"大江"等意象,抒写星星低垂,原野广阔,大江奔流,月随波涌,意境雄浑阔大。
2、题目为"旅夜书怀", 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1)"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正显出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感慨。
3、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诗人浪游漂泊 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寓情于景。
(2)反语
两句字面意思是:我的名声岂能因为文章而著称,做官倒应该由于衰老得病而退休。其实诗歌里要表达的本意却不是如此。
本意: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僚排挤。
(3)比喻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尾联运用比喻,即景自况,以"沙鸥"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关于意境: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意象意境题题型探究: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问变体: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C、这首诗用那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D、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步骤: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案基本表达形式:
A、这首诗通过那些或什么样的意象,营造了(刻画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B、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
造了......的意境,写了作者......情感或
心情?
四、质疑再探
这首诗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有请提出来
问题预设
1、 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是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之情和漂泊无依的感慨之情?可颔联营造的意境却是雄浑阔大,这是否与情感不服?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境况。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空,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 文中用得好的字是"垂""涌",好在哪里呢?
明确:这个"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 雄浑开阔 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