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准备(如有的学生讲到拜伦的《唐璜》,讲到雪莱的《西风颂》,讲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名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请说说理由。
生1 我喜欢雪莱的诗,如他的《西风颂》,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能给逆境中的人以希望。
生2 我喜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尤其能使我们较真实地了解到19世纪法国社会的情况。
2.请说说他们的作品风格有何不同?造成不同文学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生1
拜伦、雪莱的作品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强烈的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生2 巴尔扎克的作品能真实地记录当时法国社会的历史,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罪恶。
师 拜伦、雪莱等人的作品注重情感的抒发,想象丰富夸张,笔下人物经历往往比较非凡奇特。而巴尔扎克的作品忠于现实生活,人物性格多样、鲜明。实际上,他们代表了19世纪欧洲两股不同的文学潮流,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潮流。那么到底浪漫主义潮流和现实主义潮流各自有何特点?它们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
推进新课
师 请大家根据导语,阅读本课第一和第二目内容,了解基本内容,然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
毛泽东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说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1 主要是反映了18-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社会状况。
生2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现象。
生3 也反映了当时欧洲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对革命后欧洲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