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教案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教案2第3页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农民工"一词,其实我们都不陌生,经常听说,身边也常见。但他们是什么样的一群人?他们怎么会出现的?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他们分为哪些类型?大家未必清楚吧?下面咱们先看一段第一小组搜集的材料。

  (展示材料)

  关于农民工的由来

  一个国家要实现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必须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到工厂成为工人,工厂的集中形成了城市,所以通常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农民进了工厂,也就自然成为城市居民。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国家工业化的时期,也是这样的,一面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面是大量的农民进城,成为城市居民。那时,城市化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但是,自从60年代初出了三年经济困难,国家为了应对当时的短缺经济,严格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当时工业建设仍在继续进行,但城市化却停滞了。直到1978年,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7.9%,82.1%的人口还是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状况犬有改善。与此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大量出现,这正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好时机。

  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所以当1984年农业特大丰收,第一次出现卖粮难的时候,有关方面并没有改革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卢籍制度。农民为了要致富,而农业生产容纳不了众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又不被容许,不得已,农民就地办起了乡镇企业,自发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于是就有了"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

  农民工者,农民工人也。他们是农业户口,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但他们在乡镇企业里上班,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拿乡镇企业的工资,就职业说,他们已经是工人。"工作三班倒,种田早中晚"是他们的写照。

  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里的第二、三产业大发展,需要劳动力,于是"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就大量出现了。按说,这部分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工厂,从企业取得工资收入,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工人了,理应是工厂、企业所在地的居民了。

  但是由于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限制(全世界除中国只有北朝鲜、贝宁等极少数国家实行),他们的户口不能迁,农业户口、农民的身份不能变,他们在城市里,在工厂里干了5年、10年、15年了,他们还是农民工。

从各地发展的趋势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化,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有了强大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