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我们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良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小结:
1、本诗说的只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却感动千载,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结合练习二分析)
2、分析本诗语言委婉含蓄的特点(练习一)
这一方面是作者措辞委婉,一方面是语言上多用虚词,使句子富于散文意味。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
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3、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诗语言:凝炼传神。
译文:草堂前打枣任由西邻,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只因为怕她恐惧却要显得可亲。那贫妇人见换了新主人您就防着您虽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真的。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贫穷到骨,我由此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作业一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自拟标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八百以上。 1、孔子的"仁"在哪一方面最能引起你的感触共鸣?结合你的见闻进行阐述。 2、另选一首杜甫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