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世纪末,促使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彼得一世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俄国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3.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但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重点知识 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史料一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①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人数的23.6%。
史料二 18世纪中期,俄国的②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史料三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③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①指当时俄国军队不建全,管理松散。
②"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