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5页

 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再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苏俄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制订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案,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

  案例拓展园: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答案:C

 解析: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是新经济政策,而且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商品经济。

3、考点三: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梳理出十月革命之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四个阶段,调整的原因要注意从当时的形势来思考;启示要注意影响经济政策制定的因素即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运用。

  思维开放线 调整过程:①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②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③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

调整原因:①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②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③由于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使苏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和政治危机。④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避免落后挨打。

  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案例拓展园: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变化及影响:①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