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卡夫卡及其代表作品;梳理小说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文本,仔细揣摩,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冲突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小说题旨的多义性,"周围人"的冷漠学会与人沟通,与世界沟通。
2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前一篇小说--博尔赫斯《沙之书》之后,对小说的虚构意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加上文科思维的细腻与敏感,在预习交流中学生表示对"我"的心理活动非常感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小说的创作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以及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
师: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但小说家的特权就是"说谎",这种"说谎",是小说的灵魂,文学的本质。请同学们结合这个单元的话题,告诉我,"说谎"其实就是什么?
生:虚构。
师:对,虚构不是没有根据的说谎,它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符合生活的逻辑,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真实。
小结:因此,虚构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师: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活动2【活动】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师:情节是成就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请大家结合学案,梳理一下小说的大致情节。
明确:我因为生活拮据而决定借煤,但是我不是拎着木桶去,而是骑着桶去。到达煤店之后,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二)难点指津--小说中的虚构与真实(本环节与学案相配)
1.师:同学们初读完课文,觉得《骑桶者》最重要的一处虚构情节是什么?
明确:骑着木桶飞去借煤。
2.师:木桶竟然可以骑,我们平时一般说可以骑什么? 生:骑马、骑牛,骑自行车,女巫可以骑扫帚。
3.师:可见木桶也有"骑"的现实基础。另一处我们发现木桶不仅能骑,还能飞起来,文本中有什么依据,可以让木桶飞起来吗?
生:桶是木头的,里面是空的,很轻......
师:"飞翔"本是很美好的事情,而"飞"去"讨煤"却是让人辛酸的举动。美好与让人辛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设想一下,如果"我"是骑着桶去讨煤,那就成了读者习以为常的"控诉型"的小说;而"骑着桶"去讨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卡尔维诺对《骑桶者》的解读,认为这是一篇用"轻"来化解"重"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