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五 句式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五 句式第4页

  细读不难发现,例句中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有一些通感(通感可以看着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的韵味。而暗喻是比喻的一种,应该明白,只有性质不同的事物才能作比,并且二者还应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因此,在仿句时,也必须体现出例句的这一特征。下面这两个例子,就不符合要求:

  故乡的歌是一首轻柔的歌,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哼起。

  故乡的歌是一支优美的乐曲,总在寂寞的时候响起。

  有一定文学常识的人就会看出,句中的本体(歌)和喻体(歌、乐曲)是同一类事物,它们构不成比喻的条件。

  同时,由于是造两个仿写句,因此,两个用来作比的事物(喻体)最好属于不同的类别,以使句子更加变化多彩。下面这个仿写就不是太好: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丽的箫,总在思乡的夜晚吹起;

  故乡的歌是一把悠扬的口琴,总在月圆的时候奏响。

  这是因为,"箫"、"口琴"同属乐器,而且与例句中的"笛"也属于同一类事物。

3、识别并表现出仿句中相应的情感、语言风格

  细加体会,例句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文雅清丽的特点,而且富有意蕴,仿句时,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出这些特点;并且,既然是"故乡的歌",那么显然是针对远方的游子而言的,自然,后面用来作比的事物,一定会给远离故乡、飘泊旅居的游子带去亲切、温馨的感觉,从而抚慰他们思乡的孤寂心灵。因此,句中的意象必须符合这一要求,才能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所以,选用什么喻体是需要讲究的,它应该具有美感,能给人以情感的慰藉,否则就达不到仿写的要求。如:

  故乡的歌是一只怪叫着的乌鸦,总在客居的旅舍上空掠过;

  故乡的歌是一阵狂暴的沙砾,总在游子的心头敲打。

  试想,"怪叫着的乌鸦"、"狂暴的沙砾"怎能给人以美感,而"掠过"、"敲打",又怎能给游子以心灵的慰藉呢?

  再如"故乡的歌是一首忧愁的诗,总在深夜的灯下完成"一句,不但语意平淡,而且显然缺乏意蕴,只需在几个地方略作一点改动,其表现力就大不一样:

  故乡的歌是一首缠绵的诗,总在月圆思归的夜里吟唱;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找到很多可以用来作比的事物,如:灯、风、小溪、春雨、风帆、诗、信、鸟儿、花儿、茶、酒、云霞、山泉、月光、太阳等。

另外,也要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意的完整,不然语句就缺乏表现力甚至文意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