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一上数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新) 一上数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第2页

教学预设

(一)复旧引新

师:这个星期天,一大早,小明就跟着妈妈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去奶奶家玩。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口算)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小明到奶奶家,经常帮奶奶做家务,你看他在院子里帮奶奶喂小鸡。)

(1)说图意,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随生答板书:(1)5+2=7 设计依据与意图

依据:迈克卡学习策略理论中的认知策略,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心理学上"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意图:复习已学内容,唤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导入练习。 非预设

生成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预设

(二) 继续出示小鸡图,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又跑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师:怎样列式?(5+2+1)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

学习读法:5+2+1读作5加2再加1,表示把5.2.1合起来。

学习算法: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3)出示小黑板:

2+4+3= 3+1+6=

先算( )+( )=( ) 先算( )+( )=( )

再算( )+( )=( ) 再算( )+( )=( )

2、探究连减

(1)师:小鸡吃饱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出示主题图,指名说图意。(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2)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3)生讨论算法并算出得数(8-2-2先算8-2=6,再算6-2=4)

师问:第二步算几减几?为什么是6减2?

(4)小结: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 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依据与意图

设计依据:心理学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特点,加强有意识记的培养。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文字化的运算法则。

设计依据:教育心理学中有效地运用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依据:心理学理论"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设计依据:教学设计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人际交往的能力。